(圖:耶...這是哪裡?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幾天秘氏台南店正如火如荼的租場地拍戲。
子洋傳來幾張照片:這空間竟從「咖啡館」,扭扭搖搖,一變,成了活脫脫的60年代的「服裝社」,毫不突兀,奇妙至極。讓我再一次見識到影視美術的巧手魔力,也更確定了「視覺」對情境營造的重要性。
最近很多人問我們,「為什麼南秘氏還沒開幕,就有劇組找到你們?」這也是我們都感驚奇的恩典,我們實在什麼都沒做,安安靜靜的裝潢準備,壓根沒想到空間感比台北秘氏還小的台南店,竟也有場地租借的需求。
神奇的是,劇組邀約的前一晚,才剛好討論到:「沒有場地租金的輔助、沒有流行的義式咖啡、在連台南人都不知道的地點,南秘氏活得下去嗎?」當晚跨夜討論,直至清晨6點後才陸續入睡。
隔沒幾個小時,大約早上9、10點,就有人在樓下放聲力喊「咖啡店?咖啡店有人在嗎?」我們在眼睛瞇瞇、頭髮亂飛、面無血色,靈魂還勾在夢境中的狀態下迎門。聽見小義說「是電視台」之前,我只想回喊:「今天沒賣咖啡!」然後滾回地舖夢裡。
劇組解釋,其實他們已經探訪這地數次了,覺得這個社區非常有年代感,很符合這部戲想營造的氛圍:60年代關於市場的故事 (如果半夢半醒間的我沒記錯的話......)。然而這裡幾乎是住家,苦無適合的空間可以租借,沒想到這次造訪,居然發現有間<秘氏咖啡> (居然有人在這裡開咖啡館?),位於角間、面中庭,對於拍攝的運鏡、美術、走位都非常理想,從對談中可以嗅出他們不言而喻的濃濃興奮。
(圖:台南秘氏的門口,原本是上面兩張圖 "加起來" 的氛圍...沒有比較完整的相片,sorry...)
(圖:美術組漸漸加入服飾店的元素)
(圖:鬼斧神工的拆門、裝門)
其實這裡的文化魅力其來有自。南秘氏所在之地,曾經是台灣歷史上非常重要的經濟樞紐「五條港」。
話說,清道光年間,「台江內海」逐漸淤積成地,造成貿易運輸的阻礙,故而斥資開鑿五條人工運河,自北而南分別為:新港墘港、佛頭港、南勢港、南河港,和安海港,合稱之為五條港。
五條港外接鹿耳門港,為清朝初年實施海禁時期,台灣對外交通貿易唯一的據點,可想而知其繁榮與紙醉金迷的盛況,尤其是身為中心據點的<水仙宮>,曾有詩如此描述:「水仙宮外是儂家,往來估船慣吃茶;笑指郎身似錢樹,好風吹到便開花」。
綁著長辮子的清代商人們,汲汲營營、吵吵雜雜,群集於五條港區,並從這裡向外海輸出糖、米等大宗物產,另一方面又輸入大陸各地百貨商品,供應全台各地民生所需,這裡是清初台灣最大的經濟重鎮,有著最豐富、最熱鬧的城市景致,是「一府、二鹿、三艋舺」榮景中不可或缺的大功臣。
拉回現代。南秘氏在台南永樂市場的二樓,永樂市場則剛好座落在以前的五條港中,<水仙宮>又就位於永樂市場裡面。也就是說,南秘氏所在之地正是曾為南勢港的終點、清代時進出口貨物的集散地、城內各市街的貨物販售據點、水陸的樞紐、商旅雲集熱鬧非凡之地啊!
雖然風華已過,但當瞭解腳邊土地的曾經時,內心仍頗為激動。
後來五條港沒落了。道光年間,人敵不過天,即使耗費巨資疏濬,五條港河道仍舊因淤塞嚴重,減弱了運輸效率,加上安平開港,外商洋行挾著雄厚資本與新穎的大輪船來台貿易。在敵不過外商的強大競爭優勢下,五條港的輝煌繁榮慢慢被取代,熱鬧的市集商行也漸漸安靜了下來。隨著這樣「陸化」的過程中,百年多來的風光盛世,轉眼日落黯淡。
峰迴路轉,現在此地因著碗糕、春捲、青草茶等著名小吃而又熱鬧如昔。不過,以往那般沒落的靜然,卻烙印在永樂市場的2樓。我們不想沸沸揚揚的重燃歷史風華,而是期待有緣到這享用咖啡的人們,能睹地思史,追憶前人在這片地土上曾經的腳蹤與生活。
(圖:從二樓往下拍的視角)
(圖:噹啷~最後成為的樣子,一家活脫脫的服裝社!)
(圖:噓~開拍了!究竟在這家服裝社內會發生什麼動人心弦的故事勒?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