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下載 (1)  

(圖:擷取自網路,店中小閣樓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米倉咖啡,即使我陪媽媽去了很多次龍泉市場,曾在她前面晃呀晃的,還是沒有發現到她,目光都被擺在前頭又綠又紅的蔬果攤販吸引,不然就是急著窺探一旁<舊香居>裡一櫃櫃的二手書。

我是因為要看「小戲節」的表演,才第一次踏入<米倉咖啡>,沒想到她已經那麼有名了。客人很多,有談天說地激動的、有木然直盯電腦的,小桌小椅上豐富的藝文小卡,五顏六色訊息之多,一時之間消化不了。吧台上貼了滿滿從世界各地飛奔而至的手寫明信片,還有藍墨色的英文字跡,「哇喔,好像是個很令人留念的咖啡館耶!」是我對米倉的第一印象。

那時還沒有開店,心中默默懷疑:即使是喜歡的店家,但真的會有客人寄明信片給店家嗎?超越交易的情誼真的存在嗎?開了<秘氏咖啡>之後,才逐漸看見個性咖啡館的迷人之處,發現真的有客人會特地從國外寄明信片回來,人與人間超越商業交易的互動和信任,很微妙也奇特,真的會讓人懷念與惦記。

那一年「小戲節」的慶功宴也在米倉舉辦。我第一次爬到那高高的小閣樓上喝咖啡,感覺超新鮮而且興奮,好像到了某位設計師的家做客,而非身處咖啡館之中。居高臨下,我靜靜的握著手中溫熱的拿鐵,近身觀察這些在小戲節演出的藝術家,來自各國的藝術家圍聚成一團一團,有些用國語聊天,有些則講英語。眼見的實體空間雖小,卻有股很強烈的氛圍,讓你知道自己正置身於浩瀚的文化交流之中,一時之間,我不想參與對話,只想在一邊悄悄享受這種觀察的趣味。

此時我發現了一個女生,忙進忙出,一下加入聊天的人群中,一下又鑽出走向吧台。這應該就是老闆了吧,我猜。到現在我仍不知道米倉的老闆是誰,但只要提起米倉的經營,那女生的身影就會在我回憶的景象中忙碌著。主人著實不好當,當一群朋友說「到你店裡坐坐好了」,一方面很開心,但偶爾也會出現絲絲失落,因為主人職責會下意識的攀盤在肩頭,較難毫無顧忌地盡情融入歡樂之中。

師大生活圈住商爭議的期間,我記得秘氏也曾與<米倉咖啡>聯繫過,但接觸不深。如今她們要離開師大了,我還是難過,就是難過。不管是不是爭議事件的餘燼還是租約到期,還是其他原因,對於這麼多的咖啡館陸續搬離,就是有種不爽的感覺!覺得自己在師大生活圈附近的回憶,被強行一塊塊的連根拔起,還來不及留下任何證據或溫度,就已面目全非。回顧只會產生更多揪心的情緒,無的放矢的不悅情緒。

這陣子陸續看到對米倉咖啡>的告別文,有些感觸:咖啡館的理念和作為,不知不覺,會對客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,這是一般餐廳和速食文化裡看不見的力量。這股力量,說大,可以發揮得很強大,能夠集結凝聚並產生某種思想,這也就是為何歐洲咖啡館曾是革命能量的聚集地。

不自覺想讚嘆一下:咖啡館真是個神奇的地方啊!

秘氏祝福<米倉咖啡>可以順利找到下一個地點,繼續發揮屬於米倉的神奇力量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秘氏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