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menu  

圖:<秘氏咖啡>的menu,價格似乎不低,但對我而言價值滿滿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我是一個臉皮薄又敏感的人,雖然合夥開店,但「收費」一直不是我的強項,以前常將收費的角色不經意的推給阿俊、阿寐或子洋。別以為僅是一道交易的過程,還真是讓我走了好長一段學習的路啊

 

開店之初,我不太知會親朋好友,因為不想他們來只是為了「捧場」,而非真正認同<秘氏咖啡>而來,否則感覺好像在消費人與人之間的關係。況且,這費用應該要怎麼收?交情要怎麼用金錢衡量計算?

 

一般的店家也許用「親友價」打個折即可,但<秘氏咖啡>情況特殊,一家座位不到20個的小店卻有四個股東,如果每個股東所認識的人都給「親友價」,那真的不僅沒有利潤,連維持基本開銷都會困難重重。所以我們決定無法打折,但可以用較低的金額自己出錢招待親友。

 

因此,每當有認識的人到店裡,就是我緊張的開始。可以想像嗎?從遞menu的那一刻起,就不太自在了,尤其收錢的時候天啊,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卡卡的:看到支持自己的人將辛苦賺來的錢從錢包中掏出,熱呼呼的交到我手上。拿著這些鈔票的我總是很迅速的結帳,不給自己感受的時間,避免去理會「我在賺他們的錢」的念頭。

 

面對陌生的客人也是一樣,尤其談場地租借的時候,不是一物換一物,買賣的是秘氏獨特的氛圍,這種抽象的交易物實在很難估價,每每遇到盧折扣的人,我都有點不知所措、招架不住。心中會有疑問:不是說秘氏不以賺錢為主要目的嗎?為什麼不做折扣且價錢似乎很硬?我們說的和做的有一致嗎?

 

這點我在子洋身上學到很多。也許,價格可視為自我價值認同的一項準則,如果問心無愧,盡心盡力的將自己最好的呈現出來,那麼價格則代表原則,亦是自我價值的呈現:「我的付出值得擁有這樣的報酬」。他總是這麼安慰挫敗的我:人們覺得秘氏有這樣的價值才會來談、來消費,最後如果選擇放棄,表示他們不瞭解我們的價值,不意味我們必須降低標準去迎合別人。如果想要迎合別人,永遠迎合不完,而且事情會越來越麻煩,例如,這次打折了?下次呢?他的朋友呢?判斷標準要怎麼設才公平?創業最怕短視近利。

 

太在意別人的想法、想迎合他人而改變,也許身為上班族的時候還不是大問題,適時的軟化和安靜不會影響到固定的薪水。但對於創業的人來說,價格的訂定,不只關乎成本利潤,多少包含了對自我價值的認定,當然,還是要基於純善的信念。在正確善良的基準中自我評估,先公正的瞭解自己創業內容的價值,不刻意膨脹自己之外,對習慣削價競爭的台灣人來說,最重要的是別輕易小看自己。

 

5%是個性使然,現在的我已經擺脫95%的尷尬了,轉變想法的關鍵在於,瞭解自己產品的優勢,對自己的產品具有龐大的信心。相信我,這點實在太重要了!臉皮之薄的我,若非確定自己產品真的有等值的價值,不會敢推薦給親友,那種無臉見鄉東父老的事業,暗地自己偷偷做就好。好在<秘氏咖啡>所能提供的,我都能保證是真的用了心的成果,話說,有時還真的很慶幸自己是在秘氏團隊中哩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秘氏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