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0715-110854_U589_M73578_3a4f  

(圖:此表整理自<風傳媒>)

「隨著『產業升級』的呼聲不斷,許多人將青創視為台灣經濟的解藥,『創業』紅到足以成為年度關鍵字,不僅行政院、經濟部搶先推出多項創業補助及貸款,地方政府也紛紛推出相關補助,政府捧著大把銀子幫助創業,應當是創業最不缺錢的時候,又是什麼原因讓創業者對補助款望之卻步呢?

--------出自文章<政府捧著銀子想幫忙 為什麼創業者寧願借錢也不申請補助?>

 

每次秘氏討論資金的時候,總會有「向政府申請啊」的聲音冒出來,然後我就很想揍人 (對,我就是脾氣壞)!

 

之前想申請青創的資格其中之一是「營運狀況」。咦?!不就是沒資金才要向政府貸款開店,怎麼會變成店要先開,有潛力的話再談貸款?創業難就是難在第一筆,錢都借到了,政府補助的意義也就大打折扣了。這樣的機制,是否首先會排擠掉一群,有想法熱情但無處開始、無人籌款的青年人?

 

先將政策明顯偏心於科技產業的創新一事,放下不談。我不否認,一間還沒開始的店,營運計畫、方向、理念是必要的,而這樣的想像,也只能從企劃書中了解一二,但若過於鑽研字句,真的也就枉然了。台灣以中小型企業為主,青年創業尤其偏小型,企劃書的審查方式,無形中期望個人或小團隊十八般武藝都要會,不僅有準確的創意夢想、有實踐力、會計財務能力,最重要的是表達力要強,要寫得漂亮、說得動人。到底誰有辦法這麼全能呢?換個角度來說,這麼十項全能的創業者,還需要政府的協助嗎?

 

上樑不正下樑歪的結果,創業者轉而求助於專門幫忙寫企劃書的代辦機構,事成之後收取百分之幾的報酬 (端看怎麼協議,據之前的了解,沒申請上好像就不用付錢)。但別以為花錢寫企劃就沒事了,代辦的工作也只能幫忙整理撰寫,關於故事、信念價值、營運模式、預計的利潤、表單圖片等等一切,創業者要做的功課一樣也不會少。對我們來說,還沒創業之前,彷彿就得先透析創業後的所有狀況,這種硬說自己知道未知的感覺,很虛假。

 

那麼,如果真有很強的創業者獨立完成申請了呢?事實上我們有個朋友就是這麼強的人,針對政府某資助創業的相關方案,獨立企劃、撰寫、整理,也從第一次面試進入了第二次,花了許多的時間精力,但後來結果令人扼腕。

 

簡單來說,他的核心想法,是讓人們能在日常生活中輕易的接觸與使用真正的古董藝術品,以增進國人美學等。這一直是這個計畫的核心觀點,也過關斬將,但在最後一次面試時,居然有位評審輕蔑的問:「預算這麼高?幹嘛不拿複製品就好?便宜多了!」我聽完都吐血了,這什麼鬼問題?此計畫的精神主旨在於「使用真正的古董藝術品」,剛開始沒通也就罷了,兜了那麼一大圈卻被質疑「為什麼不用假的?」這位評審腦袋有洞嗎?有用心瞭解這個計畫的初衷和價值嗎?如果是你,你為計畫創業所付出的熱情和努力,不會受這種腦袋有洞的評審影響嗎?

 

政府對創新創業的理論是「好創意 > 金錢」,實踐方式則不斷散發「金錢 > 好創意」的氣味。政府資金得來不易,是全民的辛苦錢,確實應該很謹慎應用。但我仍認為現在的方式過於矯情、過於著重數字、過於膽怯,非但沒有鼓勵人們嘗試真正的創新事業,花了一大筆一大筆的經費,反而促使「用新說法包裝舊模式」風氣,讓一排店面走過去都很像,讓文創變得很不文創。

 

「創新」一詞即為這條路沒人走過、這想法沒人有勇氣實踐過,未來理所當然有其無法掌握的風險,而幫助創業的關鍵或許應該在於:

是否能看見並教導創新創業的初衷精神?

是否有願意一起承擔風險的心?

 

在很不容易的創業路程裡,秘氏不只一次祈禱能遇到這樣的一位幫助者,甚至,有能力的話,更希望我們自己能成為有心創業者的幫助者!

 

 

附註:想閱讀 <政府捧著銀子想幫忙 為什麼創業者寧願借錢也不申請補助?>  報導請點:http://www.storm.mg/article/57436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秘氏咖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